郑州绿美画卷徐徐展开
郑州绿美画卷徐徐展开
郑州绿美画卷徐徐展开来源:郑州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
从经常刷屏朋友圈的(de)(de)“郑州蓝”,到蓬勃生长的“无废细胞”;从疾驰路上的纯电汽车(qìchē),到绿而美的公园“氧吧”;从清澈美丽的河流,到万鸟齐飞的黄河(huánghé)滩……行走在郑州大地,一幅天蓝水碧的绿美画卷徐徐展开……
着力保护(bǎohù)生态环境,促进全面绿色转型。近年来,郑州市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通过(tōngguò)系统性、创新性举措,实现黄河生态保护纵深(zòngshēn)推进,污染治理成效明显,绿色低碳转型提速,生态修复力度加大,持续(chíxù)改善环境质量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生态保护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(jīyīn)。
郑州(zhèngzhōu)北龙湖湖水(húshuǐ)清澈, 睡莲盛放(郑州日报记者 马健 摄)
保护(bǎohù)治理 守护黄河干净美丽
黄河流过郑州158公里,夏日(xiàrì)沿(yán)黄河而行,河风吹拂,河水(héshuǐ)滔滔,草木繁茂,群鸟翻飞。至巩义市河洛镇,洛水流入黄河,清浊交汇出一幅美丽壮阔的景象。今年6月,洛河(巩义市城区段)获评“河南省2024年度(niándù)省级美丽幸福黄河”,此前一年(yīnián),黄河(惠济区段)获评“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”。清水绿岸、人水(rénshuǐ)和谐,正是黄河及其支流在郑州的美丽模样。
治理黄河,重在保护(bǎohù),要在治理。近年来,郑州市全面(quánmiàn)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,统筹推进山水(shānshuǐ)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扎实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,全面推行(quánmiàntuīxíng)河湖长制,将幸福(xìngfú)黄河建设和黄河治理有机结合,常态化推进河道问题整治,打造水优、河畅、岸绿、景美的美丽幸福河。
为确保(quèbǎo)大河永安澜,郑州市大力推进黄河防洪(fánghóng)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,建成由坝岸监测系统、超声波自记(zìjì)水位计、无人机、视频会商系统等组成的郑州黄河信息化系统,为黄河防汛插上“科技(kējì)翅膀”。为确保一泓净水入黄河,郑州市坚持“四水四定”,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,持续(chíxù)开展(kāizhǎn)“清四乱”行动,系统治理(zhìlǐ)水污染,严控入河排放,保持黄河水质持续稳定改善。为确保黄河永葆美丽底色,郑州市持续开展黄河湿地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综合整治,因地制宜开展湿地生态修复,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,吸引万鸟翔集河上。
而今(érjīn),黄河郑州段处处绿色、处处美丽(měilì)。河洛汇流处,山青水净,天蓝气清,沙禽掠水;荥阳王村坡(wángcūnpō)黄河边(biān),杜鹃、鹌鹑、白鹭、雕(diāo)鸮、斑头鸺鹠……数十种鸟儿穿飞林间、鸣声上下;惠济黄河边的彩色滨水慢行道上,花木茂盛,空气清新,傍晚休闲散步者络绎不绝;中牟黄河之滨的雁鸣湖,湖水清澈,芦苇苍苍,鱼鸟共生,环境优美……
持久治污 保卫蓝天碧水(bìshuǐ)净土
污染防治攻坚(gōngjiān),是郑州近1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。天蓝地绿(dìlǜ),山美水美,攻坚成效清晰地镌刻在市民抬头可见(kějiàn)的蓝天白云上和日日经过的清河碧水间。
蓝天(tiān)保卫战交出(jiāochū)靓丽成绩单。2024年,郑州市交出了(le)优良(yōuliáng)天数231天的成绩单,较2023年增加5天。2025年截至“六五”世界环境日,全市PM2.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1.2%,优良天数达92天,同比增加6天。市民呼吸之间,真切感受着生态环境一年(yīnián)更比一年好的可喜变化。
碧水净土保卫战、无废城市(chéngshì)建设成效同样不俗。全市受污染耕地(gēngdì)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%;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%;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全线贯通(quánxiànguàntōng),每天向城区河道供水超60万立方米,城市生态水质更加清澈;农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达到71.04%,全市农村黑臭水体保持“动态清零”;建成“无废商场”“无废社区(shèqū)”等“无废细胞(xìbāo)”741个(gè)……
绿色低碳转型提速。2024年,六大高耗能产业占(zhàn)规上工业比重下降至20.7%,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(nénghào)下降4.5%以上。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77家。郑煤机智慧园区荣膺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(gōngchǎng)。建设新能源装机294万千瓦(wànqiānwǎ),外电入郑276.9亿千瓦时。中原(zhōngyuán)科技城“近零碳”园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。
生态(shēngtài)文明建设非一域之责,我们看到,全民(quánmín)参与、共建共享在郑州正蔚然成风。
污水(wūshuǐ)处理厂、垃圾焚烧发电厂、环境监测站……不少环保(huánbǎo)设施开放成“课堂”,每年吸引近10万人次参观。“透明化”的环保教育,让晦涩的环保知识变得可触(kěchù)可感(kěgǎn),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态环境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
从“无废细胞”的(de)广泛创建到环保志愿活动的大力开展,从垃圾分类的自觉践行到低碳出行的日益普及,绿色理念浸润人心(rénxīn)、生根(shēnggēn)发芽,逐步汇聚成推动郑州绿色发展的巨大内生动力。
打(dǎ)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促进动能转换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(de)内在要求。郑州将聚焦结构调整、源头防控、过程管控(guǎnkòng)、末端治理、生态(shēngtài)修复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,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保障生态安全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科学绿化 筑牢生态(shēngtài)安全屏障
种一棵树,造一片林,增一城绿。国土绿化,不只是带来视觉之美,更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(de)基础和保障。从村庄到城市(chéngshì),从巍巍(wēiwēi)嵩山到绵绵邙岭,从黄(huáng)河之滨到河渠湖岸,如果我们从空中俯瞰郑州,绿城之“绿”名副其实。
近年来,郑州市坚持扩绿、兴绿、护绿“三绿”并举,“四库”联动,全面推深做(zuò)实林长制,科学开展(kāizhǎn)国土绿化,推进林长体系全面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,加强(jiāqiáng)林草资源管理,积极培育林下经济新(xīn)业态(yètài),持续加强森林防火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,筑牢绿色生态屏障。
在(zài)西部山区,郑州(zhèngzhōu)持续开展(kāizhǎn)造林绿化,让青山更青;在平原田野,郑州织密(zhīmì)农田防护林,筑牢农田绿色屏障;在黄河之滨,郑州积极开展邙岭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,为黄河加护一道绿色屏障;在城市建成区,郑州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和公园城市建设……在郑州全域,一张生机勃勃的“绿网”渐渐织就,为郑州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(jiānshíjīchǔ)。
2024年,郑州市新建绿地320万平方米,营造林(lín)5.09万亩,建成公园游园35个,绿化(lǜhuà)道路66条,治理矿山图斑2.05万亩。截至目前,全市森林覆盖率35.2%,城市(chéngshì)建成区(jiànchéngqū)绿化覆盖率41.6%,已建成各类公园游园1200个,成为“千园之城(zhīchéng)”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.3平方米。
生态(shēngtài)是生存之本,绿色是发展之基。安澜美丽的河流,清新怡人的空气,满城葱茏(cōnglóng)的绿色,郑州的绿色画卷越绘越美,推窗(tuīchuāng)见绿、出门见景,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正在惠及每一个人。(记者(jìzhě) 裴其娟 李宇航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(rèxiàn)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(guīshǔ)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(bùdé)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来源:郑州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
从经常刷屏朋友圈的(de)(de)“郑州蓝”,到蓬勃生长的“无废细胞”;从疾驰路上的纯电汽车(qìchē),到绿而美的公园“氧吧”;从清澈美丽的河流,到万鸟齐飞的黄河(huánghé)滩……行走在郑州大地,一幅天蓝水碧的绿美画卷徐徐展开……
着力保护(bǎohù)生态环境,促进全面绿色转型。近年来,郑州市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通过(tōngguò)系统性、创新性举措,实现黄河生态保护纵深(zòngshēn)推进,污染治理成效明显,绿色低碳转型提速,生态修复力度加大,持续(chíxù)改善环境质量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生态保护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(jīyīn)。
郑州(zhèngzhōu)北龙湖湖水(húshuǐ)清澈, 睡莲盛放(郑州日报记者 马健 摄)
保护(bǎohù)治理 守护黄河干净美丽
黄河流过郑州158公里,夏日(xiàrì)沿(yán)黄河而行,河风吹拂,河水(héshuǐ)滔滔,草木繁茂,群鸟翻飞。至巩义市河洛镇,洛水流入黄河,清浊交汇出一幅美丽壮阔的景象。今年6月,洛河(巩义市城区段)获评“河南省2024年度(niándù)省级美丽幸福黄河”,此前一年(yīnián),黄河(惠济区段)获评“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”。清水绿岸、人水(rénshuǐ)和谐,正是黄河及其支流在郑州的美丽模样。
治理黄河,重在保护(bǎohù),要在治理。近年来,郑州市全面(quánmiàn)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,统筹推进山水(shānshuǐ)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扎实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,全面推行(quánmiàntuīxíng)河湖长制,将幸福(xìngfú)黄河建设和黄河治理有机结合,常态化推进河道问题整治,打造水优、河畅、岸绿、景美的美丽幸福河。
为确保(quèbǎo)大河永安澜,郑州市大力推进黄河防洪(fánghóng)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,建成由坝岸监测系统、超声波自记(zìjì)水位计、无人机、视频会商系统等组成的郑州黄河信息化系统,为黄河防汛插上“科技(kējì)翅膀”。为确保一泓净水入黄河,郑州市坚持“四水四定”,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,持续(chíxù)开展(kāizhǎn)“清四乱”行动,系统治理(zhìlǐ)水污染,严控入河排放,保持黄河水质持续稳定改善。为确保黄河永葆美丽底色,郑州市持续开展黄河湿地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综合整治,因地制宜开展湿地生态修复,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,吸引万鸟翔集河上。
而今(érjīn),黄河郑州段处处绿色、处处美丽(měilì)。河洛汇流处,山青水净,天蓝气清,沙禽掠水;荥阳王村坡(wángcūnpō)黄河边(biān),杜鹃、鹌鹑、白鹭、雕(diāo)鸮、斑头鸺鹠……数十种鸟儿穿飞林间、鸣声上下;惠济黄河边的彩色滨水慢行道上,花木茂盛,空气清新,傍晚休闲散步者络绎不绝;中牟黄河之滨的雁鸣湖,湖水清澈,芦苇苍苍,鱼鸟共生,环境优美……
持久治污 保卫蓝天碧水(bìshuǐ)净土
污染防治攻坚(gōngjiān),是郑州近1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。天蓝地绿(dìlǜ),山美水美,攻坚成效清晰地镌刻在市民抬头可见(kějiàn)的蓝天白云上和日日经过的清河碧水间。
蓝天(tiān)保卫战交出(jiāochū)靓丽成绩单。2024年,郑州市交出了(le)优良(yōuliáng)天数231天的成绩单,较2023年增加5天。2025年截至“六五”世界环境日,全市PM2.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1.2%,优良天数达92天,同比增加6天。市民呼吸之间,真切感受着生态环境一年(yīnián)更比一年好的可喜变化。
碧水净土保卫战、无废城市(chéngshì)建设成效同样不俗。全市受污染耕地(gēngdì)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%;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%;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全线贯通(quánxiànguàntōng),每天向城区河道供水超60万立方米,城市生态水质更加清澈;农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达到71.04%,全市农村黑臭水体保持“动态清零”;建成“无废商场”“无废社区(shèqū)”等“无废细胞(xìbāo)”741个(gè)……
绿色低碳转型提速。2024年,六大高耗能产业占(zhàn)规上工业比重下降至20.7%,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(nénghào)下降4.5%以上。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77家。郑煤机智慧园区荣膺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(gōngchǎng)。建设新能源装机294万千瓦(wànqiānwǎ),外电入郑276.9亿千瓦时。中原(zhōngyuán)科技城“近零碳”园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。
生态(shēngtài)文明建设非一域之责,我们看到,全民(quánmín)参与、共建共享在郑州正蔚然成风。
污水(wūshuǐ)处理厂、垃圾焚烧发电厂、环境监测站……不少环保(huánbǎo)设施开放成“课堂”,每年吸引近10万人次参观。“透明化”的环保教育,让晦涩的环保知识变得可触(kěchù)可感(kěgǎn),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态环境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
从“无废细胞”的(de)广泛创建到环保志愿活动的大力开展,从垃圾分类的自觉践行到低碳出行的日益普及,绿色理念浸润人心(rénxīn)、生根(shēnggēn)发芽,逐步汇聚成推动郑州绿色发展的巨大内生动力。
打(dǎ)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促进动能转换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(de)内在要求。郑州将聚焦结构调整、源头防控、过程管控(guǎnkòng)、末端治理、生态(shēngtài)修复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,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保障生态安全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科学绿化 筑牢生态(shēngtài)安全屏障
种一棵树,造一片林,增一城绿。国土绿化,不只是带来视觉之美,更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(de)基础和保障。从村庄到城市(chéngshì),从巍巍(wēiwēi)嵩山到绵绵邙岭,从黄(huáng)河之滨到河渠湖岸,如果我们从空中俯瞰郑州,绿城之“绿”名副其实。
近年来,郑州市坚持扩绿、兴绿、护绿“三绿”并举,“四库”联动,全面推深做(zuò)实林长制,科学开展(kāizhǎn)国土绿化,推进林长体系全面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,加强(jiāqiáng)林草资源管理,积极培育林下经济新(xīn)业态(yètài),持续加强森林防火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,筑牢绿色生态屏障。
在(zài)西部山区,郑州(zhèngzhōu)持续开展(kāizhǎn)造林绿化,让青山更青;在平原田野,郑州织密(zhīmì)农田防护林,筑牢农田绿色屏障;在黄河之滨,郑州积极开展邙岭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,为黄河加护一道绿色屏障;在城市建成区,郑州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和公园城市建设……在郑州全域,一张生机勃勃的“绿网”渐渐织就,为郑州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(jiānshíjīchǔ)。
2024年,郑州市新建绿地320万平方米,营造林(lín)5.09万亩,建成公园游园35个,绿化(lǜhuà)道路66条,治理矿山图斑2.05万亩。截至目前,全市森林覆盖率35.2%,城市(chéngshì)建成区(jiànchéngqū)绿化覆盖率41.6%,已建成各类公园游园1200个,成为“千园之城(zhīchéng)”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.3平方米。
生态(shēngtài)是生存之本,绿色是发展之基。安澜美丽的河流,清新怡人的空气,满城葱茏(cōnglóng)的绿色,郑州的绿色画卷越绘越美,推窗(tuīchuāng)见绿、出门见景,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正在惠及每一个人。(记者(jìzhě) 裴其娟 李宇航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(rèxiàn)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(guīshǔ)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(bùdé)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